当前位置:内蒙古心理咨询师协会 > 学术交流
中医“心身调节疗法”简介
    2018-08-24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符友丰

  提要:通过西方催眠史的回顾,介绍了中国古代类似催眠、心理疗法的史料。提出西方通行的催眠术和催眠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早在《素问.移精变气论》等文献中已经自成体系。笔者从1990年全国第三次心身医学研讨会提出“心身调节”治疗以来,成为攻克疑难病症的有力武器。通过一组典型案例的介绍,说明该疗法在攻克心身疾病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特色疗法之一。

  关键词:催眠术,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移精变气,祝由,心身调节疗法,移变祝由疗法

  一、引言

  在陈仲庚教授主编译的《变态心理学》中,催眠术视为心理学重要的历史遗产。的确,催眠术在传统或古典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例如,现代心理治疗学的鼻祖佛洛伊德曾经研究和应用催眠术,并在应用催眠过程中创造了“精神区划理论”和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众所周知,按照一般理解催眠术或之前的所谓"动物磁性技术",源于十八~十九世纪麦斯默集体治疗活动的偶然发现。应当与《素问·移精变气论》中的祝说病由是异名同实的。与中国古代记录的“移精变气”和“祝由”相比,无论在深度与广度都有内在联系。笔者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世本》、《说文》、《说苑》和《五十二病》等资料的解析,特别是对更早的《素问·移精变气论》,可惜多数注释依然没有到位。比如何谓“移精变气”?吴昆释为“移变精气”比较合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改变精神状态”。与现代催眠术的基本精神一致。至于下文“可祝由而已”。王注“祝由”为“祝说病由”。病由 即致病的原由。与现代中医病因概念相似。

  说明古代医巫不分时期的“毉”者如苗父,治病北面而祝,只发十言,能使那些扶着来的,趁车来的都“平复如故”。从上古“结绳而治”的史前时代推算,要比18-20世纪奥地利弗兰兹.梅斯默(F. A. Mesmer, 1734-1835)以动物磁性技术、佛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奠基现代心理治疗至少要早4000余年。疗效自然与心理暗示有关。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支持性心理治疗,并有类似后来精神分析的某些特征。只是它的诞生时间更早,对此,拙作《光照世界史坛的中医起源之谜》(《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第8卷第9)中已经提到。

  二、中国文献中的远古催眠及其疗效机理

  2.1 中国古文献中的“祝由”记载 

  分析《说苑》和《五十二病方》。前者记载上古医家治疗时“北面而祝”,而且,患者应当朝南。—只“发”“十言”,方法相当简捷。但疗效也不错。可知,王冰注释《素问》“祝由”指“祝说”是正确的。可惜后来人们理解“祝由”,大都脱离了王冰的正确轨道。以明朝记录的“十三科”为例,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2.2 《五十二病方》中的“祝由”记录

  与此类似,加上一些步法记录,都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大家可以查看原文。

  2.3《素问·移精变气论》中的治法分析

  该篇是《黄帝内经》关于医学史的重要记录。记录了远古传说时代文字不能详细记录的许多故事。它比较了上古,中古,暮世的不同诊治方法,突出“色脉”——望诊与脉诊的意义。与出土文物如出一辙。提到高明的治疗——心理治疗,归结为“治之极于一”,要求“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结论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心理治疗的特色还不一目了然?

       三、为“催眠”正名

  我们已经知道中医“移精变气”和“祝由”的重要意义 ,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1  中医移变祝由历史悠久

  方法论而言,医患双方的交流。避开噪杂,要求关闭门窗,专心致志留意患者。

  诊断层面,重视望诊脉诊

  疗效层面,奏效迅速。这样,中国中医早就存在的先进东西,只是没有用现代科学来解读,反而误入歧途,陷入迷信邪路。非常可惜。“新陈代谢”是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但细细分来,可以归结为既有物质的层面,又有能量的层面,更有最高级的信息层面。现在已知,信息的代谢经过化学能的转换储存再现……与神经元,脑细胞有关,这是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复杂的自调节机制。如物质的需要,饿了要进食,渴了要喝水,能量的,营养过剩则肥胖,肥胖则耐寒。只有信息的更为复杂。如佛罗伊德把精神意识状态分为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催眠状态的心理治疗,对于信息层面的代谢,关于精神健康,意义非常重要。

  四、心身调节治疗的不可替代特点

  下面笔者依据临床经验,特别几个难治案例经验 ,分析一下本了法的特点。限于篇幅,以及录入的难度,本文采取简中求简的原则,仅仅提供“小标题”,其余的详细内容,将在报告,发言或讲课时详细讲述。至于“心身调节“和快速点穴催眠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实际操作边做边讲,一看便知,对此恕不一一述诸文字。

  4.1 五年不愈的腹瀉一朝而痊

  4.2 十年阳痿两次告愈

  4.3 心身调节治疗控制“烟雾病”

  4.4 食道癌与乳腺癌的心身调节治疗

  4.5 两位离异女性的眼泪

  五、结束语

  本文从学习催眠术之后,将其应用于临床开始,结合当时盛行的医疗气功,编创了第一代心身调节治疗。于上世纪90年代全国第三次心身医学研讨会上宣读《“心身调节”验案简析》。不断学习,不断改进,2016年已来基本定型。首先,解决了3分钟内达到浅催眠,将浅催眠所需时间控制在较短的有限时间内。其次,研究催眠史发现,原来西方视为重要历史遗产的催眠早在中国中医文献中大量存在。催眠源于中国,若按中医文献命名,应当称为“移精变气”或“移变”疗法。与经典“精神分析”相结合,相对应,则应称为“移变祝由”疗法。

  最后,感谢大家专心倾听我的报告,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在四川,广西的培训经验表明,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加上理论知识学习,学习就方便得多。而关于适应症也相宽泛。几乎每一病人都能使用。对于其他方法未效患者尤其如此。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