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赵东海
尊敬的乌杰先生,各位同仁、老师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参加乌杰先生系统心理学理论研讨会。因学校接受专业评估未能赴会,在此特作书面发言,谨向乌杰先生《系统心理学》学术专著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乌杰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地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科研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系统心理学》是乌杰先生在数十年系统科学研究基础上,从中西方心理学不同视角出发,以系统的研究方法,梳理系统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方法论,并从中分析系统心理学的结构与功能、性质与规律,从而对其与实践的关系展开探索,最终形成的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专著。
通过系统地阅读和学习乌杰先生《系统心理学》这部著作,我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是乌杰先生创造性地提出“意志导向律”这一命题,对进一步明确人的心理本质提供了重要启示。
正如乌杰先生在著作前言所说:“两千年以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自身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一过程,当代仍在继续”。可见,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人类心智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几千年来人类都在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时代命题。
130多年前,心理学从一门最初研究人类初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科学,发展成为当代科学系统中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并驾齐驱的七大学科之一。作为一门开放的枢纽学科,心理学在吸收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将知识输送给别的学科。在一些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中,心理学的地位也与日俱增。例如,认知科学是一门由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这六个重要的学科组成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如果将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而产生的认知神经科学纳入心理学的范畴,那么心理学在整个认知科学中占据的份额正在不断地增大。心理学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辐射效应,首先应该归功于它的“两面神”形象,即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然而,在心理学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背后,一个多世纪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警告依旧回荡在心理学人的耳畔,他说:“心理学只不过是一连串纯粹的事实;一点闲言碎语和各种观点之间的争论;仅仅在描述水平上的些许分类和概括;一种强烈的偏见认为,我们有各种心理状态,但还没有一条物理学意义上的规律,也没有一条可以作出因果推论的命题。”可以说,心理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所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会飞溅起一连串的“泥淖”:学派之争、伦理冲突、伪科学入侵、分裂与整合、统计伎俩、可重复性危机,等等。因此,对于心理学在今天是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仍然充满着争议。这也提醒我们必须实时反思,在经历百年的风雨磨砺之后,什么才是未来心理学的“时代精神”?
庆幸的是,乌杰先生《系统心理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书中谈到,系统心理学包括需求要素、意志要素、认知要素和情绪要素四个结构,且每一个要素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心理现象就是心理结构与功能的外在表现,尤其是,乌杰先生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意志导向律”是心理的第一规律这一命题。乌杰先生强调,人的心理、心态既是物理世界也是精神世界,心理的系统整体优化就是心理结构四要素的优化,优化的表征就是意志导向要素的产生与意志导向力的提高,意志导向力的强弱就是意志力优化与它的倍增,而心态优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超人的意志、超人的能量。
从全书的逻辑主线来看,“意志导向律”都贯穿全书。“意志导向律”概念的提出既有“前因”也有“后果”,从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洞见中,乌杰先生归纳和总结了早期西方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以及近代西方心理学流派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学者的系统心理学思想,借鉴了系统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论,最终提出“意志导向律”的命题,以及由此衍生出系统心态优化的观点。
二是乌杰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反思学科体系自身发展的系统心理学方法论。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方法的变革,当方法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时,它就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方法,而是具有了哲学反思性、科学指导性以及现实实践性的特征,这三种特征也构成了方法论的三个逻辑层次。哲学方法论从哲学的高度对科学进行科学反思与指导;一般科学方法论从一般科学层次上对科学理论和方法产生间接产生影响;具体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的第三层次,直接影响了具体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革新与进步,直接促进方法论的进步发展。可见,方法论直接决定着科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科学理论的建构,决定着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同时它具备的哲学反思性、科学指导性和现实实践性又反身作用于方法论本身,促进其进一步的提升。
心理学在独立的一百多年间与哲学有过附属或依附时期,有过互相漠视的排斥时期,有过唇齿相依的合作时期,也有过相互借鉴与发展的共生时期。在科学心理学没有独立之前,它更多的是依附于哲学形态的心灵哲学中,对人类心灵的性质功能进行思辨或猜想,在哲学的追问中,哲学家非常关注心理问题,不断探讨人类心理的基本性质、主要构成及活动方式,这种心理学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是历史上对人类心理最具有影响的解释和界说。
在科学心理学独立初期,为了维护一门学科的科学地位,心理学割裂了与哲学的关联,排斥任何与哲学有关的心灵思考,同时也割裂了自己与丰富哲学资源的关联。但是,心理学终究与哲学有着斩不断的关联,其理论建构不得不到哲学中寻求答案,因此不得不回头重新审视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与哲学进入了合作时期。
随着科学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心理学科学化进程中局限的凸显,哲学再次成为心理学寻求依靠的港湾,同时哲学的转向也必然求助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由此进入哲学与心理学的共生时期。心理学的演变与哲学关系的演变,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引起学科的巨大转折,或是理论建构,或是研究对象,或是方法论。
事实上,从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诞生以来,很少有学者对心理学进行系统的批判反思与重新建构。尽管心理学在自然科学的光环照映下显得光彩异常,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化,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越来越精致化,然而心理学研究也成了实证资料的积累,实证资料的纷繁复杂的背后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主线将他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今天看来,心理学虽然光彩照人,却并不能告诉我们全部的人类心理的本质、人类生存的心理意义等诸多问题。这一症结的滥觞来自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偏狭”,而这种“偏狭”就是对自然科学观及其实证研究方法论范式的过度崇拜,对心理学自身的科理论反思一直是心理学科学精神所缺乏的。心理学应该是具有理论自觉的一门学科,理论决定高度,实证的累积需要通过理论来抽象和综合,这是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之一。值得欣慰的是,沉浸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理论批判反思与理论建构终于在近代东西方心理学体系中有所展现。
乌杰先生《系统心理学》不仅提出了原创性的理论和观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反思学科自身发展的哲学方法论,即系统心理学方法论。乌杰先生在著作中谈到:“系统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就是系统哲学。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工具库,可以应用透视的方法与大数据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是否科学,取决于是否用了科学的系统的方法”。
我认为乌杰先生谈到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强调的就是心理学应该有一个对自身的关照,有一个反躬自省的过程。心理学早期发展受经验理性主义的束缚,对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未能辨明,实证主义心理学对自身理论建设的缺失导致当代实证范式心理科学的危机。实证主义疑惑之处在于为什么以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和范式来进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不能真正揭示人类的心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自省和反思才能形成系统的思维进而推动学科发展。
不可否认,西方心理学在追求科学化的进程中,采用客观的研究方式或主观的研究方式,使人类有了对心灵的更多认识与了解,建立了关于心灵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对心灵进行有效干预的技术,有效地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很多方面,使原本神秘的心灵得以现实的呈现,但是它并不是完整的心理学,它未能完整地揭示人类心灵的全貌。东方心理学传统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东方的心理学也未必可以揭示人类心灵的全貌,但它是揭示了人类心灵的真实和本真的一面,既将人作为自然的存在,也将人作为生成的存在,不仅突破主观研究范式对主体性的过分关注,而且也突破了客观研究范式对客观性的过分关注,它将心灵视为自然的和生成的,完成了对心灵的扩展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因而不仅提供了完整的对心灵的解说,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人类心灵的天人合一和心道一体的研究范式。
正是对传统心理学一直回避或无法回答问题的深入思考,乌杰先生提出了一种兼具理论和实践性的方法论。乌杰先生关于系统心理学方法论的思想,强调要加强中国原创性理论建设,心理学研究要对历史中各具形态的心理学理论学说观点进行质疑,“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同时也要构建自己的理论学说,这就要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有建构性思维,汇聚心理科学的理论资源、迎合学术发展的历史潮流、提升心理学家的理论修养、拓展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和深化学术探索的理论内涵。
我想“意志导向律”和系统心态优化理论的提出,就是乌杰先生运用系统心理学方法论对心理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晶,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本质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论选择。
三是乌杰先生将系统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从心态优化衍生出了对人性新的理解。
从全书的逻辑线索来看,乌杰先生在本书的前半段侧重理论创新,在后半段则侧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七章到第九章,乌杰先生重点强调了心态失调产生的心理疾病,提出如何应用系统心理学的理论去调控心态、优化心态,从理论逻辑起点出发,最终落脚在实践逻辑终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的紧密结合。
此外,从乌杰先生全书的论述来看,书中还隐含着关于人性观的新理解。纵观心理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任何心理学理论都在探讨人性,都在诉说人性,只是他们的视角各不相同。就总的趋势而言,心理学将人性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自然科学或者说是科学主义的,另一部分是人文科学或者说是人文主义的,但他们发展的整体趋势始终是围绕人本身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哪种心理学范式,只要能够揭示人性的一部分,那么这种心理学理论就应该赋予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人性也是心理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无论范式或理论如何发展,最终的研究落脚点都将是人性问题,都是对人性的不断揭示和发展,
例如,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阐述,谈的就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生物本性。
乌杰先生在书中多次谈到的“意志导向律”和“系统心态优化”的观点,事实上系统心态优化就是对人性的新理解、新诠释,人性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积极的、乐观的、不断优化的,这应该成为人性的本真和人性的内在规定。这样的理解就是将人性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使心理学研究基于幸福人性观假设基础上,通过对人的心理做积极的描述、解释、预测,最终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对人性作“系统心态优化”的理解,既是对孔子“内圣外王”完美人格追求的阐释和孟子道德人格的践行,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建构论对人性是话语建构基本观点发展,也是超个人心理学对人性最高潜能的认识、理解和实现。
总体来看,乌杰先生的著作《系统心理学》,既有对早期传统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更有对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这部著作充分体现了乌杰先生对系统心理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是难得一见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著作。
最后,借用乌杰先生著作结尾部分的表述作为我交流分享的总结,乌杰先生讲:“只要意志强大了,人才强大!才能把一个平凡的事业,做成一个不平凡的事业。总而言之,优化意志才是成功之路”。
相信在乌杰先生系统心理学的指导下,我们都能像乌杰先生所讲的,通过不断优化意志,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一个不平凡的事业。
我的交流分享就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乌杰先生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赵东海,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学术研究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多部专著,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等期刊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