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为基层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升级。2024“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瞄准地方需求,增强服务实效,推动科技科普资源与服务下沉基层,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让地方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牛羊肉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但加工技术滞后、标准化程度低遏制了其畜牧经济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深知科技手段是提高内蒙古牛羊肉制品精深加工水平的关键。2024年,研究会在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协的正引领下,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共同寻找企业的技术问题,为内蒙古的畜牧经济拓宽了道路。
瞄准技术瓶颈:科研一线对接生产一线
经过调研,专家团队发现牧区生产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原料肉生态品质难以保持,后续品质保障措施匮乏,深加工比率不足,附加值低。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会找到了一个双赢的方法,通过科技小院的搭桥,让科研一线与生产一线直接对话,既增加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率,又能高效解决卡脖的技术问题。
为了可以给内蒙古的肉品加工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在自治区科协的引领下,研究会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在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等多个地区建立了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服务站,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的力量,为企业和农牧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受到广泛欢迎。
目前,研究会协同创新团队将项目成果中已开发的冷却羊肉生产、保鲜技术和特色羊肉加工技术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进行中试和产业化示范推广,已实现成果转化。另外,利用团队建立的发酵肉制品专用菌种资源库,制备发酵肉制品专用发酵剂,开发高端发酵牛羊肉制品,提高了牛羊肉的营养价值及精深加工率。
截至2024年底,创新团队的项目成果在内蒙古草原晶鑫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小肥羊西旗羊肉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项目技术惠及肉制品约4万吨、累计新增产值94498万元、累计新增利润2212万元,为自治区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让企业和农牧民大大增强了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畜牧经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