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学会动态

规划院举办国土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撑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22

字体:[  |  中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11月16日-17日,在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指导下,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院和西部能源开发区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研究站主办的“国土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撑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旨在进一步建实建强创新平台,提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自然资源主责主业,支撑自治区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家作主旨报告,来自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以及黄淮海煤矿区、海河流域、长三角、中部粮食主产区、贵州喀斯特山地、成都平原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和鄂尔多斯市国土空间规划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土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撑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




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辉民研究员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体系与野外站发展案例简介”为题,介绍了CERN体系的目标任务、建设发展、运行管理与取得成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张绍良教授以“建好采煤矿区野外观测站赋能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为题,立足黄淮海煤矿区野外站建设,介绍了典型成果,交流了建站经验,提出野外站发展建议。内蒙古农业大学周梅教授以“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及成果应用”为题,介绍森林生态站建设布局原则及水土气生各要素观测技术,分享监测成果及转化应用案例。与会代表围绕野外站高质量发展和支撑服务能力建设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实地考察了黄淮海煤矿区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台站建设和成果应用情况。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张衍毓研究员建议,一是进一步聚焦国土生态领域野外站的科学定位,面向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升级标准化的科学观测体系;二是推动野外站共建共享,逐步形成一体化的野外站网络体系;三是面向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聚焦关键业务场景,发挥科学观测数据、研究成果、平台与人才团队对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建立科学目标与业务目标联动的成果应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