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7日,“两山在北疆”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美丽内蒙古建设”为主题,展示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旨在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拓展“两山”理论双向转化路径,推动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内蒙古土地学会主办,内蒙古自然资源厅指导,内蒙古国土空间规划院、内蒙古城市规划学会、赤峰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的协办支持。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赤峰学院等高校的师生代表、9个省级规划院、内蒙古土地学会团体会员代表,以及长期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共140余人到场参会。
专家介绍
研讨会特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冯文利院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黄贤金,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朱道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张正峰教授做主旨报告。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徐子蒙副司长做重要讲话,赤峰市市委常委、市政府赵财胜副市长致辞,部信息中心、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赤峰学院、内蒙古国土空间规划院领导共同出席。
主旨报告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冯文利院长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系统思维拓宽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新路径”为题,从“立足三个坚持、打通四个堵点、健全五大制度”指明了拓宽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新路径的具体内容,指导我们应当积极探寻从土地资源出发,延伸至更广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价值实现模式,形成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最终转化为用于资源保护与修复资金的循环体系,从而有效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理念。
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以“强农惠农富农与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为题,提出了自然资源价值及实现面临的问题,强调应通过创新制度反哺乡村发展,建立更加公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确保农民在自然资源利用中的利益,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资源价值的“双赢”。
中国农业大学朱道林教授以“土地要素配置与高质量发展”为题,阐述了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及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强调土地作为总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市场配置中必须以保障生产功能为基础与前提;在土地要素配置实践中应以生产性需求为前提和基础,确定土地供应方向、结构与节奏,遵循市场原则并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理性供应。
中国人民大学张正峰教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为题,深刻解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强调在乡村振兴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劳动力升级、数据驱动和绿色发展四大路径,助力乡村新经济模式的培育、传统劳动模式的转型升级。
大会交流
在大会交流环节,四位优秀获奖论文代表各自从擅长领域和从事工作出发,围绕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建设、产权交易运行机制、资产清查技术体系、城市布局规划思想等方面,发扬“蒙古马”精神不断向关键问题纵深探究,为现场点燃了思想的火花。
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自然资源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共同探讨了生态安全屏障构筑、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土地要素配置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要议题。从不同视角剖析当前自然资源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方法,给参会者提供了丰盛的知识盛宴,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和谐人地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撑和科学指导,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