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COPD预计将成为全球第3大死亡原因。但是大众对该病的认识还不足。
慢阻肺常由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引起。吸烟是导致慢支、肺气肿和慢阻肺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另外大气污染、感染、气候寒冷也可促使慢支发展为慢阻肺。

(图片来自网络)
慢阻肺的发病缓慢,病程漫长。开始仅有咳嗽、咳痰,反复发生,多于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时或吸烟后发病。咳嗽、咳痰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每年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一般晨起咳嗽较重,咳白色黏液或泡沫样痰,咳痰后患者自觉胸部舒畅、咳嗽减轻。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喘息或气短症状,起初剧烈活动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的进展,平地行走甚至日常穿脱衣服时即出现呼吸困难。许多患者常常在气短症状加重、活动耐量明显减低时才就诊,即使规律用药可能也恢复不到发病前的活动状态。
在门诊就诊时,通过专科医生详细的询问病情、胸部X线或CT检查以及行肺功能检查即可确诊。对于吸烟的患者,首要的治疗就是戒烟。戒烟能减少烟草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减轻气道内的炎症。减少吸烟或戒烟后,可使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减轻、病情缓解。药物治疗主要是支气管舒张药,这是一类吸入药,正确掌握吸入方法并且规律用药可以舒张支气管、缓解气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他药物还有茶碱、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等。对于并发呼吸衰竭者需要长期家庭氧疗。

(COPD吸入性药物治疗,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一个常见又容易诊断的疾病为什么会成为“慢性杀手”呢?首先,许多人对该病认识不足,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而老年人活动后气短也常常被认为是衰老的表现,未及时就医用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其次,细菌或病毒感染常常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严重时并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每次的急性加重都会使肺功能急速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不完全可逆的。随着肺功能的下降,生活质量也逐渐下降,晚期的病人只能长期卧床、佩戴无创呼吸机维持呼吸。
慢阻肺虽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希望大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鼓励更多人戒烟,有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及时去呼吸专科门诊就诊,规律用药,让我们都能 “顺畅呼吸”。
(李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