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业务工作 > 服务三农
关于科左后旗绿色水稻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12-29    来源:通辽市老科协

科左后旗老科协水稻分会会长  吉力特

 

绿色水稻产业是推动我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一项主要途径。全旗水稻生产要达到国家绿色标准必须按照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实施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应用,使先进实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打造具有科左后旗特色的沙漠绿色水稻品牌。

一、基本情况

科左后旗总土地面积173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3%,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粮食产量连年突破30亿斤,是全国产量大旗,全国商品粮基地旗。2016牧业年度全旗大小畜存栏230.4万头(只),其中,黄牛77.1万头,走在全国旗县级前列。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优势明显,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加快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认证优势

科左后旗地理位置、土地条件、水利资源、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宜水稻产业发展。近三十年来通过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水稻生产取得可喜的成绩。现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平均亩产1000斤以上,总产超过3亿斤,面积和单产居全区旗(县)级之首,为增创绿色水稻品牌,打造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2008年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认证科左后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3年散都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宝屯维尔农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2015年授予“绿色食品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2014年散都“马莲河”水稻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认定“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同年“马莲河”牌稻米被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两项殊荣在全通辽市唯独一家。现“马莲河”牌大米在北京、杭州、沈阳、康平、通辽、甘旗卡等地设有销售网点。

(二)生产基础优势

全旗种植有机水稻1万亩,绿色水稻29万亩,种植万亩以上苏木镇10个,千亩以上的嘎查(村)59个,其中金宝屯镇面积12.7万亩,占全旗水稻面积的42.3%,查尔苏镇3.5万亩,占11.7%,为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头作用。

1、气候条件适宜。空气无污染,年平均降雨量358-483mm,≥10℃有效积温2960-3010℃,无霜期138-148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养分积累。

2、有机肥资源丰富。全旗年产出有机肥约200万吨,有了农牧结合的优势。丰富的农家肥资源,为发展绿色食品水稻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3、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5.85亿m³,地下水资源总量4.977亿m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3.85亿m³,年地表水资源量8832万m³。散都水库总库容量598.9万m³,灌溉水稻面积3700亩。东五家子水库总库容量770万m³,灌溉水稻面积1600亩。东辽河灌区,灌溉水稻面积3000亩。全旗现有水田大井2100眼,小井8900眼,70%以上的稻区完成电网改造配套。

4、耕地条件适宜。可开发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全旗坨间草甸地,南部低洼易涝地,东大荒大部分耕地都能开发种植水稻,而且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强,土壤理化性质好,无污染的土地资源有利于绿色水稻的生产。

5、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成效显著。经过30年的发展,农牧民积累了丰富的种稻经验,掌握了水稻生产的操作规程。高棚旱育稀植、秧盘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水稻单产和品质逐年提高。

6、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现拥有水田翻耙机、插秧机700余台套,大中型收割机68台套,水稻机插和机收面积大幅增加,均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企业带动优势

绿色高效是我旗水稻产业的发展出路,要进一步提高对绿色水稻重要性的认识,首先遵循一个原则,即“政府指导、企业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两个提高,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合作组织是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经营的桥梁和纽带,现散都马莲河水稻专业合作社吸收、参与的户数达1370户,涉及7个嘎查村,并延伸到辽宁省2个村。2016年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种植绿色水稻面积15500亩,农民土地流转给合作社5000亩,土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作业,统一生产经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合作社引领,企业农户一起走上“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效益分析

耕作农业亩效益的再提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加大力度增加附加值来提升经济效益,才能改进农业现状。禾丰米业这方面走在前列,2016年该企业土地流转承包农户土地近5000亩,集中连片统一种植有机水稻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种植有机水稻亩产700斤,出米率65%,亩加工出大米455斤,企业经过精包装批发每市斤10元,(销售网点零售价16-30元/斤)亩收入达4550元。亩费用2300元,其中:生产成本600元,租地费700元,加工费,人工费,包装费,其他费1000元。4550元扣除2300元成本,亩纯收入2250元。农户土地入股流转保底价每亩500元,年终合作社根据企业效益给农户二次分红200余元,保底加二次分红农户获得每亩收入700元。

2、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绿色水稻订单15500亩,绿色水稻收购价格比普通稻谷价格高0.2元/斤,绿色水稻化肥投入量低,亩产按1000斤计算,农民亩多收200元,15500亩订单水稻农民年多收入310万元。如果全旗29万亩绿色水稻都达到此项标准,农民每年多增收58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科左后旗发展绿色水稻产业总体趋势良好,但也存在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

生产意识还没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市场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低,没有创新意识,难以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全旗而言各苏木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农牧民的科技水平层次不齐,东部,南部地区农牧民的科技意识,生产水平相对高于北部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农牧民。

(二)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苏木镇综合服务站缺乏专业科技人,有些苏木镇的综合服务站属于空壳。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全部依托旗级科技部门,而旗级科技部门专业科技人员少,深入基层传授科技力量有限,科技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龙头加工企业拉动不强,农合组织不健全

龙头加工企业订单拉动面窄,辐射带动范围小。现有禾丰米业、通北粮食集团、添翼米业、星源米业四家专业加工企业三家都集中在金宝屯镇,南部散都镇一处,其他地区还没有专业加工企业。尤其是民族地区种植的水稻自产、自加、自销、生产经营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意识还没有彻底改变,自发组建的水稻合作社还没有形成规模,组织化程度低,参与户数少,种植面积小,带动、辐射面窄,与龙头企业对接困难。

(四)扶持力度不强,绿色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低

黑龙江五常大米、辽宁盘锦大米打造绿色食品的发展战略,市场竞争力强,抢占先机。相比之下科左后旗绿色水稻生产资金投入低,没有跟上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从过去水稻开发期投入相比微乎其微,已经逐渐失去原有先发优势。

(五)有机肥投入量不足

开发水稻30年来稻农不重视施入农家肥,土壤养分不平衡,缺乏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水稻生产几乎靠化肥,增产幅度不大,生产加工出的稻米无论外观品质、碾米品质和食口感与高端稻米还存在一定差距。

(六)种植品种多样化,缺少优质主打品种

全旗种植品种超过20多种,东部、南部地区种植生育期140天以上的高产优质品种,坨沼地区种植生育期138天以下品种。各家各户种植品种多样化,没有统一性,影响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没有长效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

前些年玉米价格的上调,部分地区水改旱面积较大,造成水稻生产回落。此外,全旗约有30%的稻田没有电网改造,用柴油机灌溉,生产成本高,有些农民放弃稻田改为旱田,部分地区低洼易涝地已经撂荒。

(八)品牌营销力度不强,市场竞争力低

绿色稻米总体品牌形象建设滞后,社会认知度、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除了“马莲河”“蒙怡”两个绿色品牌外,其他地区根本没有自创品牌,更说不上优不优的问题。

三、发展绿色水稻的对策建议

发展绿色水稻产业,是放大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拉动农民增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绿色品牌创建,加快推进水稻产业向优质、安全、高效型调整。

(一)实施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

主要项目实施区重点扶持,对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龙头加工企业,水稻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给予优惠政策和开发资金的扶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开拓市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产品,扩大市场竞争力。

(二)抓好宣传、推介、提高社会知名度

通过电视台、报刊、电子商务、参加各类农博会,推介会,切实做好绿色品牌的宣传推广,扩大产品市场知名度,加大力度做好“马莲河”“蒙怡”两个国家颁发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基础上,申报自治区著名商标(马莲河已获得)和国家驰名商标。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

强化科技培训,组建讲师团,聘请科技特派员,开办田间学校,形成合力,坚持先进,实用、实效、安全的原则,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使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延伸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保证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四)提高农艺措施,挖掘生产潜力

1、推广使用生物技术,挖掘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补充营养元素,提高稻谷品质。坚持使用生物技术,调动农牧民施用有机肥料的积极性。采取稻茬高留秋翻还田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同时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卫生,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2、更新优良品种,改善水稻品质,禾丰米业、维尔农业两个龙头企业,对签订收购合同的农户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提升绿色水稻品质。建议东部、南部地区主推农大809、农大9741、超级稻、龙粳868、稻花香、吉粳17等生育期140天以上优良主产品种,北部、西部民族地区主推通育238,吉科稻512,长粒香、长白19等生产期138天以内的优良品种。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防渗渠建设,减少灌溉用水浪费。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抓好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晒田,采用浅、湿、干灵活调节灌溉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实现节水灌溉效应。

4、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确保水稻安全生产。一是选择抗病虫品种:二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预防;三是开展综合防治,重点防治两病、三虫、多草、即苗期立枯、青枯病、中后期稻瘟病,苗期潜叶蝇、返青期稻摇蚊、后期蠕虫和苗期多种杂草的综合防治。施用农药、除草剂时,应按照绿色水稻生产规程选用低毒低残留药剂。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1、全旗近30%的稻田没有电网改造配套,解决稻田电源问题是当务之急,使全旗30万亩绿色水稻全部覆盖电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田亩效益。

2、种植水稻面积较大而无精加工企业的苏木镇,尤其是东部查尔苏镇重点立项(面积3.5万亩),中部海力吐镇(面积2万亩)、吉尔嘎朗镇(面积1.5万亩)、北部茂道吐苏木(面积1.5万亩)、西部甘旗卡镇(面积1万亩)等苏木镇采取农民自愿投入建设或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的形式有计划地逐年新建中小型精加工企业,有效的解决稻谷就地加工、包装、销售,便于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模式。通过龙头加工企业的拉动,组建合作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创建品牌创造条件。

3、近两年玉米价格下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过去水改旱老稻区调整种植水稻,放弃的坨间草甸低洼易涝稻田全部恢复种植,扩大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绿色水稻发展提供保障

旗政府成立组织机构,由分管旗长任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旗农牧业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全旗绿色水稻产业的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统筹安排,监督检查,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常抓不懈,确保绿色水稻产业标准化生产。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