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设在统计与数学学院。学院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专业特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办学向着符合时代需要、人才成长需要的方向发展。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面向全国大数据人才需求、立足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战略,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面向数据应用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包括数学思维和数据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算法设计、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核心技术,具备解决数据密集型问题为主的实践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或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技能,并能通过继续教学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不断拓展自己能力,在大数据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领域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比较优势
优势一,该专业是全国第三批、内蒙古首批教育部专业目录外特殊审批专业;优势二,该专业是内蒙古财经大学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的2018年新增专业;优势三,该专业在统计与数学学院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全校大数据精锐师资和优势力量集中打造的优势专业,90%以上的专业教师均为博士或在读博士;优势四,该专业是全国乃至全球存在巨大人才需求缺口(约150万)的高薪专业。优势五、对于英语较好有志出国深造的学生,可以参加由内蒙古财经大学与爱尔兰科克大学(UCC)联手打造的国际合作硕士培养计划,成绩达到要求者可获得UCC硕士学位。
(三)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应用统计方法、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编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实践、计算机网络、Python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分布式计算技术、非结构数据库、Linux操作系统、数据可视化、Web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实践、机器学习实践、大数据行业应用实践、数据科学前沿讲座等课程。
(四)就业方向
1、基础理论研究及科学计算,可就业于区内外科研院所及大中专院校;2、数据挖掘及大数据分析,可就业于国内外大数据高新企业、互联网公司、IT公司、政府职能部门及国企、银行等相关领域;3、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深度学习工程师及算法工程,可就业于国内大数据试验区、云计算实验区、中国数谷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4、毕业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愿报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国内硕士研究生或UCC中外合作硕士培养计划。
(五)历年招生情况
年份 | 计划招生 |
2021 | 45 |
2020 | 80 |
2019 | 90 |
2018 | 50 |
统计与数学学院于2007年6月由原统计学系和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合并组建。学院下设统计系、数学系、数据科学系、数量经济教研室、公共数学教研室、预测与决策实验中心和研究生教育中心。现有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金融数学7个本科专业,经济统计学、金融数学两个蒙汉双语本科专业。拥有自治区“经济数据挖掘与分析”重点实验室。2015年,我院被评为自治区“十二五”全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2005年统计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6年统计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经济统计学专业入选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设有“数学—经济学”双学位班,该班由统计与数学学院与经济学院联合承担培养任务,达到毕业相关要求可获得理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现有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399人、研究生81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共8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62.5%,博士38人,在读博士10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为64%。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入选4人,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人选3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1人,硕士生导师19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学院结构多样化,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美国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院校, 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重大1项,其它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青年3项,地区7项);在国内《统计研究》《管理世界》《科学通报》《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物理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CSSCI和CSCD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际《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Nonlinear Dynamics》《Electrophoresis》《Journal of Computation and Applied Mathematics》《Complexity》《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Comput.Math.App.》《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等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1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0余项。在自治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5人次获三等奖以上。
多年以来,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各项工作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学院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办学向着符合时代需要、人才成长需要的方向发展。